降税未必直接降价 鼓励进口惠及百姓
发布日期:2018年06月08日 来源: 中国税务网
去年底涉及187项进口消费品、品种数量创历年之最的最大幅度降税,只是一道“前菜”。日前,国务院再送大礼包,宣布从7月1日起再降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,涉及税目达1449个,平均税率由15.7%降为6.9%.
不少消费者开始计算,一瓶香水以到岸价300元计,最惠国税率将从10%下调至3%,计征关税将从30元降至9元,降了21元。那么,这瓶香水的零售价是否也会相应地直减21元?事实上,账不是这么算的。降税之后的利益分享,将发生在4个环节,即国外出口商、国内进口商、中间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。对于这块“21元蛋糕”的瓜分,遵循的未必是先到先得原则,但注定是一场关乎市场供求的博弈。经历这些环节后,降税带来降价最终惠及消费者,不仅有“时差”,还可能让消费者“无感”。
价格一年一定“拖慢”红利显现
据分析,国外出口商觊觎这块蛋糕的可能性较小,但也不能完全排除。降税后,国外出口商给中国进口商的价格将出现三种情形。一是维持原价;二是降价。由于降税政策鼓励中国进口商加大进口,有望使中国进口商话语权增加,促使国外出口商调低价格,这意味着降税利益蛋糕不止21元;三是涨价。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介绍,当国内进口商试图增加进口时,国外出口商也可能以供货跟不上为由抬价。如果发生第三种情形,那么“21元蛋糕”中的一部分,就被国外出口商所吞食。
当然,“21元蛋糕”被瓜分的最大可能,还是发生在国内进口商和经销商环节,其中涉及物流、租金、定价策略、库存、汇率、人力资源成本等诸多因素。设在自贸区的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,每周末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前往采购。中心国际采购部副总经理马骏说,降税后,零售价一定会降下来,不过政策效应显现会经历一个传导周期。即便是奶粉、尿布等周转率较高的商品,也至少有一个季度的库存,因此经销商的降价战略至少要等消化完这些库存后才可能发生。此外,此次降税中大量涉及捕捞类水产品,这些生鲜产品的捕捞有很强的季节性,因此这类产品的降价效应显现需更长时间。
国内进口商、经销商与海外的出口商的价格谈判多在年终,这种“一年一磋商”所敲定的价格,大多不会因年中的降税政策而改变。对于这一说法,记者也在某化妆品公司得到求证。这家公司负责人说,化妆品公司定价策略是一年一定,且基于竞争对手以及市场分析所作出的综合性价格规划,不会被其他因素轻易左右。
关税额在零售价中仅占0.5%至7%
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尚且如此,更别提一些高端奢侈品牌了。记者从海关税则调研相关人员处获悉,部分奢侈品牌在中国之所以卖得贵,是因为这些品牌在中国的定价策略本就走“高贵”路线。可想而知,在这种定调下,进口关税调整对其价格影响就微乎其微了。另外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,在于实体店租金和人力资源上涨成本、汇率变化成本等,这些都有可能与降税红利形成“对冲”,使终端零售价“岿然不动”。
上海中路集团旗下的跨境贸易公司,目前是天猫、小红书、京东和网易考拉等电商平台的供应商,尤其在美妆领域几个知名进口品牌上优势明显。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,此次降税影响的是以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,由于从商品进口到终端销售,其中经历多层代理,会导致降税利润被这些代理环节截留。“事实上,降税对企业的积极意义更明显,因为降税意味着企业用同样的资金能进口更多货物,让原本资金吃紧的企业有喘息空间。”
事实上,财政部也做过一个抽样调查,结果显示,关税额在商品零售价中实际占比仅0.5%—7%.也就是说,哪怕进口关税降到零,也未必能完全挤掉货物从进口到零售诸多环节中的水分。降低关税只是扩大进口的有效途径,它与市场零售价格无直接对应关系,商品价格还是由市场决定。
降税鼓励进口“信号”意义突出
尽管零售降价见效甚慢,但国内进口消费市场依然发生着积极变化。对上海中路集团旗下的跨境贸易公司而言,一个最切实的感受是,今年在未采取任何措施刺激下,整个美妆行业供货量自然增长25%,可见市场需求旺盛。来自海关总署上海归类中心的数据显示,去年12月1日起我国执行187项消费品进口关税集中下调以来,当月全国口岸的冻虾进口就比上个月增长3倍。
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马骏说,降税是个信号,从长远来看,关税下降后,增值税、消费税等都会降下来,随着我国扩大开放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进,会间接降低货物流转成本,这些最终将推动零售价下调。
眼下,对消费者来说,一个比等降价更直接的利好,在于许多过去通过正规渠道买不到的东西,今后在国内能买到了。胡怡建说,降税对于积极鼓励进口的“信号”意义十分突出。过去一些商品,原本国内进口商不愿进口,许多消费者只能以代购等途径购入,但代购又存在假货风险。如今降税增加利润保障,国内进口商有动力进口更丰富的商品,质量又有保障,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实惠。
责任编辑:尚崇龙